第16章 墨家大搬迁 2
       旅行中最怕的就是生病,所以饮食、饮水的卫生,和保暖的过秋、过冬衣物都要准备好。因为女弟子要准备衣服,做饭的任务就交给了男弟子们。不过大部分的墨家弟子生活能力都极强,属于那种扔到原始森林里也能活得好好的那种人,所以做的饭倒也不难吃,有一次她还亲耳听到范成师兄跟林缬师姐讨论如何做出更好吃的菜来——墨家的男弟子还真是“新好男人”。郑嘉现在真是对儒家那套“君子远庖厨”的理论鄙视到底,她相信,不会做饭的儒家第一君子孔老二,估计周游列国时没弟子伺候的话早就饿死了。

       郑嘉前世本科时读的是药学专业,所以她抽空也去向墨家的医生请教了一些常见症状的中医治疗方法。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抗生素、阿司匹林一类的西成药,因此生病的话只能请大夫配药、煎药,如果自己学会抓药的话,倒是可以省不少事。

       平日里作为宿舍的机关屋此时都放满了行李,所以弟子们在夜间只好在野外打地铺睡觉,如果遇到了村落则在百姓的屋外打地铺。郑嘉总担心这样会落下病根,但除了用铺盖把自己密密地卷成一个茧外,她也毫无办法。好在墨家的医生用药性比较热的药草熬汤,在早晨分给弟子们喝,驱驱寒气,否则她还真担心自己在三十岁之前就得上风湿、关节炎之类的顽疾——就算如此,不少年纪比较大的弟子还是早起会觉得关节不太舒服。不过万幸的是,一路上除了个别人感染风寒和痢疾外,没有任何传染病在所有弟子间大流行起来。

       墨家大队一路上还算顺利的穿越了魏国在河东的土地。夏末秋初的时节正值丰收,农民们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成熟的粮食。而魏国的李悝变法,主要便集中在对田制和耕种制度的改革,所以魏国的农民算是中原最擅长种地的,粮食的亩产也很高。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变化的过渡时期,哪个国家跟上了时代的潮流,哪个国家就会强盛起来;固步自封只会落后,而落后就会挨打。所以战国时代的思想空前发达,原始的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的思想冲撞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思想火花。而各国也在探索,哪一种思想更能够富国强兵,因此也对学者格外的宽容。在这思想界的自由竞争中,儒家和墨家是无疑的领先者。一个代表了旧贵族奴隶主的利益,另一个则代表了民众的利益。

       魏国这个时候已经废除了井田制。井田制,传说是大禹制定的制度,此时在中国已奉行了约两千年,它代表了奴隶对土地的依附,而奴隶主又对土地上所有的物产和奴隶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是奴隶制的基矗

       农业是第一产业,而人类历史上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两次大变革,起点都是对农业制度的改革。魏国正是第一个废除了这种奴隶与土地间的井田制关系,首先开始了向封建土地制度的转化。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然后再交纳一部分收成给地主。这样,农民的人身不再依附于地主,对生产的安排可以自行进行,所以生产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同时随着牛耕和铁犁的发明,农耕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有了更多剩余粮食、也就是财富的民众,缴纳了更多的财富给政府和地主,此时的魏国,堪称民富国也富。来自21世纪的郑嘉,深深地了解,只有财富的生产者得到了创造出来的劳动价值,才能促进消费和生产,促进下一步的发展,否则就是竭泽而渔、后续无力。

       但让郑嘉皱眉的,就是魏国的士兵总是没完没了地出现在墨家大队的面前,虽然他们奉命令不会对墨家怎样,但还是让人不太舒服。最头疼的,则是打家劫舍的强盗。不过,墨家弟子武功大多高强,所以劫匪也奈何不了他们。但郑嘉却开始思考,为何一个率先变法的中原强国,平民竟然出来做强盗?究竟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月间,墨家大队经过了富庶的河东土地,来到了函谷关前面。在墨家这几年,郑嘉倒也读了不少史书。她知道,数年前,吴起,这位在中国军事史上首创“募兵制”、也就是职业军人制度的军事天才,率领魏国的精兵,攻破函谷关,占领了很多秦国在河西的土地。穷困兵弱的秦国,被打得只剩下谓水平原的几百里土地——若不是魏国发生内诓,秦国这个春秋时代的霸主强国,就要亡于魏国了。

       函谷关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堪称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在西周时代,因为镐京就位于关中,所以函谷关只能算是京畿附近的一个内关;等到周平王东迁,周王室无力管理丰镐一带的土地,就将它封给了有功于周王室的秦人。自此,函谷关成了秦国的天然门户。但春秋时代由于晋国的存在,两国互争堪称兵家必争之地的河西土地,在此互有胜负,所以函谷关也一会儿一换主人。

破立(作者)说: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方便下次阅读

微信可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浏览器用户可微信搜索“兰泽书院”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