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盛会再兴
第一章盛会再兴
清末年间的一个腊月,分布在三原地区的山东村,好像一口口烧开了水的大锅,全都沸腾起来了。
居住在各个村庄的山东人,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奔走相告。
‘咱老家的武术团在腊八会上设雷比武,大家都去为乡党捧场助兴啊/
好多人走村过巷,出门入户,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山东村的各个角落、传入了每个山东人的耳朵。
三原腊八会久负盛名,今年又有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不是从山东迁来的此地人也不例外,大部分都知道了。
属高陵县管辖的管寺村和三原接壤,村里有一部分本地人,也有一部分迁徙过来的山东人。
有个叫袁秀芳的年轻小子,约有十六七岁,是随父母逃难至此,在官寺村安家落户,靠开荒种田过日子。
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急忙跑步回家,进门就大声喊。
“爷爷,爷爷。快上县看走。咱老家的武术团在腊八会上设擂,人家都去了,咱也去为乡党呐喊几声。”
有个穿着一身黑老布的中年男子从里屋走了出来。
“秀秀,勤有功,戏无益,你不能只顾着看热闹。”
“哎呀,机会难得,老家的武术团,咱就去看看吧。”
“热闹看不看无所谓,把书念好才是最重要的。像你这样不贪学习,几年就把学到的那点知识忘完了。”
年轻小子灵机一动,看热闹的理由脱口而出。
“爷爷,带来的那几本书早背过了,当时没有新书可读。上会不光为了看热闹,主要看会上有没有什么书籍。”
中年人高兴地说:“对,让你娘给你取几块铜元,有合适的好书就买回来。为父再穷,买书还是要支持的。”
小伙连蹦带跳地跑进一间响着织布机声的屋子。
“娘,给我取五块铜元,爷爷说上腊八会买书哩。”
织布机不响了,里边传出一个中年女人的说话声。
“怎么,就要五块,不吃饭啦。我这匹布织完还得几天,咱不能把钱都花在买书上。”
“秀他娘,别心疼,给娃三个铜板吧。咱就是生活再紧,也要支持孩子看书学习。”
中年男子对着窗口大声说。
“他爹,我这匹布当时织不出来,没有钱咋过年呀?”
“你放心,我年前想在会上摆个摊子卖对联,咱们的年还要宽宽展展地过去哩。”
一个身穿大襟粗布棉袄的中年女人从机房出来,用手拢了拢盖住眼睛的头发到里屋去了。
不大一会,她出来交给儿子三个铜板,自己再进机房,机房里又响起了‘垮塌垮塌’的织布声。
青年小伙把钱递向父亲说:“你拿着,咱们走吧。”
“你一个人去,我还要做许多事,没时间。”
小伙把钱装进口袋,掸了掸粗布棉袄上的灰尘就要出门。
中年男子看看儿子又叫住了。
“秀秀,去把辫子梳梳辫好再走,跟条大毛虫似的。”
“哎呀,麻烦死了,得耽搁多长时间。”
“别嫌麻烦,快问媳妇了,出门得注意自己形象。瞧你那样子,给人第一印象先不好。”
小伙把吊在背后的辫子拿到胸前,边走边嘟囔。
“哎——麻烦死啦。留这么长的辫子有啥好处?一天梳呀辫呀好几回,白白耽搁时间,不如剪掉算了。”
中年男子听到儿子的话自言自语。
“我也知道不好,有啥办法哩?朝廷定的规矩,不留辫子就得砍头。受麻烦就比丢掉脑袋好吧。”
小伙极不情愿地回到里屋,当他再次出来的时候,脑后的大辫子果然明光闪亮。
中年男子点点头没有出声,小伙快步走出用树枝编成的街门,随着路上的人流,兴高采烈地向三原县城跑去。
三原腊八会号称关中第一大集,是西北地区最繁华、最热闹、影响面最大的千年古会。
在回民动乱的日子里,经过了十几年的萧条时间。最近几年随着时局的稳定,终于又红火起来了。
该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西部的商贸枢纽,货通东南西北,物流海外内地。
自古以来,喇叭会上客商云集。参与的商旅之多,交流的商品之广,货物品类之全,在中国西部首屈一指,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商贸流通、中转交易之盛会。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回汉民族大仇杀之后再度兴起,其势更加辉煌,更加全面;规模比以前有增无减,热闹非凡。
会场设有米麦市、驴马市、猪羊市、丝帛市、纸张市、花布红枣铁器市、手帕板木果子市、柴菜土产手工市、盐巴调料药材市。
还有些:车辆农具、陶瓷木器,口袋雨具——等等等等。真个是人间一切,应有尽有。
从青蒙结帮而来的群马,疆甘长途贩运的驼队;貴湘盛产的名茶土产,江浙有名的布匹工艺;西北的皮革奇药;东北的貂皮人参,耀州的盘盏缸罐;陇西的党参当归。
天下的古董字画巧夺天工;世间的异宝奇珍琳琅满目。
人也是多种多样,从朝鲜渡江过来的顶物女子,日本飘洋过来揹袱美人,西南各省的少数民族,内地的土人,外国的洋人。
不管是东南西北各色人种,全都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流来。
今年的会场除了南北两台大戏对唱而外,还有河南来的马戏团,河北来的杂技团;更重要就是山东来的武术团。
也少不了说书的、演唱的,算卦抽签卖当的;测字的、相面的,摆个棋摊行骗的;贩菜的,倒蛋的,抓捕小偷破案的;烧茶的、卖饭的,千行百业开店的;穿绸的、挂缎的,领着家眷闲转的。
还有些:耍猴的、赌博的,提着鸟笼耍阔的;剃头的、修脚的,拔牙扎针捏腰的;舞枪的、弄刀的,拳脚功夫过招的;斗鸡的、斗羊的,打架斗殴帮忙的。
鹌鹑鵮嘴、二牛抵仗。总而言之,千奇百怪的东西都有。
官府衙门的公差,有安排摊位的、有维持秩序的,有合理收费的,也有公私兼顾逛会的。
除此之外,不但有三原的食堂饭馆、小吃摊点;地方特产、花卉画展满满地占了几条街。什么泡油糕、蓼花糖,桥头柿子鸡心黄。
还有些外地名吃、特产也占了很大一片地方。
都有些:柳林核桃榆林枣,临潼火晶不用咬,南山熏肉彬州梨,高陵黄花豆腐皮;洛川苹果耀州椒,泾阳茯茶甜甑糕;长安葡萄延安蜜,旬邑御面最好吃;潼关酱笋渭南葱,韩城花椒有名声;汉中香菇木耳米,成都蜜桔无人比。
只见那:富平琼锅糖,岐山浆水面,十面八方有名饭,好吃好咽也好看。当地绅士放开吃,外来客商把鲜尝。伙计嘴能说又唱,老板收钱忙又忙。
真个是:五花八门,到处是人,当时有首诗道其盛况说:
扑面尘沙眼不开,八方仕女似风来。
驾牛驾马车如许,美人姿态艳如花。
人海来自全国地,货山搬进万户家。
西部重镇数池阳,最火不过腊月八。
今年的山东武术团,把迁徙过来的山东人全吸引来了。
当地有些年轻后生、武术爱好者也都蜂拥而至,把其他演唱戏台、竞技场所弄得冷冷清清,生意萧条。
台下观众稀稀拉拉,台上老板颜面扫地;投资没有回报,收入寥寥无几。吹拉弹唱的自娱自乐,马戏杂耍的锻炼身体,简直清淡得难以维持。
当袁秀芳随人流来到武术团的擂台前,那儿已经人山人海,万头触动,连一块要站身的空地也没有了。
怎见得:
不管是左还是右,衣裳里边包着肉。
个个额头亮如灯,条条发辫掉身后,
人人仰头举目望,颗颗脑袋在晃动。
眼前唯有人挤人,只见擂台不见路。
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半大小子站在别人身后,眼睛睁得再大也只能看到前面的人墙、舞台的顶端,台上一点也看不到。
袁秀芳体小身轻,腿脚灵活,只见他从人缝里躜来绕去,很快便挤到了舞台最前边。
这里有几个半大小子和自己年龄相仿,他就站在跟前不言不语,只把光着前额的脑袋抬得高高的,举目朝上看去。
袁秀芳还没看清台上都有什么,忽觉腰间有所感觉。
他急忙扭头一瞅,就见有个贼眉鼠眼的家伙又向身穿长袍的小伙伸手,而那个小伙全然不觉。
袁秀芳有心提醒,就出手把他推了一把。
身穿长袍的小伙突然惊叫一声:“谁,谁在我身上摸啥哩?哎呀!不好,是小偷,小偷想偷我的银子哩?”
那个贼眉鼠眼的家伙比猴还精,比兔子还快,见事不妙就来个脚底抹油,哧溜一下溜得踪影全无。
有个白白净净的小伙一把拉住袁秀芳说:“好啊!看你挤来挤去,原来是个小偷。兄弟们,来,拉出去好好教育教育。”
那个白净小伙身穿粗布衣,不像有钱人,可他的话就像号令似的管用,两个穿长袍的小子立即执行。
他们一点也没怠慢,一边一个架住袁秀芳的胳膊往外拉。
正所谓:有心帮人不会帮,自己平白受冤枉。
要知他能怎么办?接着再看第二章。
清末年间的一个腊月,分布在三原地区的山东村,好像一口口烧开了水的大锅,全都沸腾起来了。
居住在各个村庄的山东人,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奔走相告。
‘咱老家的武术团在腊八会上设雷比武,大家都去为乡党捧场助兴啊/
好多人走村过巷,出门入户,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山东村的各个角落、传入了每个山东人的耳朵。
三原腊八会久负盛名,今年又有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不是从山东迁来的此地人也不例外,大部分都知道了。
属高陵县管辖的管寺村和三原接壤,村里有一部分本地人,也有一部分迁徙过来的山东人。
有个叫袁秀芳的年轻小子,约有十六七岁,是随父母逃难至此,在官寺村安家落户,靠开荒种田过日子。
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急忙跑步回家,进门就大声喊。
“爷爷,爷爷。快上县看走。咱老家的武术团在腊八会上设擂,人家都去了,咱也去为乡党呐喊几声。”
有个穿着一身黑老布的中年男子从里屋走了出来。
“秀秀,勤有功,戏无益,你不能只顾着看热闹。”
“哎呀,机会难得,老家的武术团,咱就去看看吧。”
“热闹看不看无所谓,把书念好才是最重要的。像你这样不贪学习,几年就把学到的那点知识忘完了。”
年轻小子灵机一动,看热闹的理由脱口而出。
“爷爷,带来的那几本书早背过了,当时没有新书可读。上会不光为了看热闹,主要看会上有没有什么书籍。”
中年人高兴地说:“对,让你娘给你取几块铜元,有合适的好书就买回来。为父再穷,买书还是要支持的。”
小伙连蹦带跳地跑进一间响着织布机声的屋子。
“娘,给我取五块铜元,爷爷说上腊八会买书哩。”
织布机不响了,里边传出一个中年女人的说话声。
“怎么,就要五块,不吃饭啦。我这匹布织完还得几天,咱不能把钱都花在买书上。”
“秀他娘,别心疼,给娃三个铜板吧。咱就是生活再紧,也要支持孩子看书学习。”
中年男子对着窗口大声说。
“他爹,我这匹布当时织不出来,没有钱咋过年呀?”
“你放心,我年前想在会上摆个摊子卖对联,咱们的年还要宽宽展展地过去哩。”
一个身穿大襟粗布棉袄的中年女人从机房出来,用手拢了拢盖住眼睛的头发到里屋去了。
不大一会,她出来交给儿子三个铜板,自己再进机房,机房里又响起了‘垮塌垮塌’的织布声。
青年小伙把钱递向父亲说:“你拿着,咱们走吧。”
“你一个人去,我还要做许多事,没时间。”
小伙把钱装进口袋,掸了掸粗布棉袄上的灰尘就要出门。
中年男子看看儿子又叫住了。
“秀秀,去把辫子梳梳辫好再走,跟条大毛虫似的。”
“哎呀,麻烦死了,得耽搁多长时间。”
“别嫌麻烦,快问媳妇了,出门得注意自己形象。瞧你那样子,给人第一印象先不好。”
小伙把吊在背后的辫子拿到胸前,边走边嘟囔。
“哎——麻烦死啦。留这么长的辫子有啥好处?一天梳呀辫呀好几回,白白耽搁时间,不如剪掉算了。”
中年男子听到儿子的话自言自语。
“我也知道不好,有啥办法哩?朝廷定的规矩,不留辫子就得砍头。受麻烦就比丢掉脑袋好吧。”
小伙极不情愿地回到里屋,当他再次出来的时候,脑后的大辫子果然明光闪亮。
中年男子点点头没有出声,小伙快步走出用树枝编成的街门,随着路上的人流,兴高采烈地向三原县城跑去。
三原腊八会号称关中第一大集,是西北地区最繁华、最热闹、影响面最大的千年古会。
在回民动乱的日子里,经过了十几年的萧条时间。最近几年随着时局的稳定,终于又红火起来了。
该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西部的商贸枢纽,货通东南西北,物流海外内地。
自古以来,喇叭会上客商云集。参与的商旅之多,交流的商品之广,货物品类之全,在中国西部首屈一指,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商贸流通、中转交易之盛会。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回汉民族大仇杀之后再度兴起,其势更加辉煌,更加全面;规模比以前有增无减,热闹非凡。
会场设有米麦市、驴马市、猪羊市、丝帛市、纸张市、花布红枣铁器市、手帕板木果子市、柴菜土产手工市、盐巴调料药材市。
还有些:车辆农具、陶瓷木器,口袋雨具——等等等等。真个是人间一切,应有尽有。
从青蒙结帮而来的群马,疆甘长途贩运的驼队;貴湘盛产的名茶土产,江浙有名的布匹工艺;西北的皮革奇药;东北的貂皮人参,耀州的盘盏缸罐;陇西的党参当归。
天下的古董字画巧夺天工;世间的异宝奇珍琳琅满目。
人也是多种多样,从朝鲜渡江过来的顶物女子,日本飘洋过来揹袱美人,西南各省的少数民族,内地的土人,外国的洋人。
不管是东南西北各色人种,全都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流来。
今年的会场除了南北两台大戏对唱而外,还有河南来的马戏团,河北来的杂技团;更重要就是山东来的武术团。
也少不了说书的、演唱的,算卦抽签卖当的;测字的、相面的,摆个棋摊行骗的;贩菜的,倒蛋的,抓捕小偷破案的;烧茶的、卖饭的,千行百业开店的;穿绸的、挂缎的,领着家眷闲转的。
还有些:耍猴的、赌博的,提着鸟笼耍阔的;剃头的、修脚的,拔牙扎针捏腰的;舞枪的、弄刀的,拳脚功夫过招的;斗鸡的、斗羊的,打架斗殴帮忙的。
鹌鹑鵮嘴、二牛抵仗。总而言之,千奇百怪的东西都有。
官府衙门的公差,有安排摊位的、有维持秩序的,有合理收费的,也有公私兼顾逛会的。
除此之外,不但有三原的食堂饭馆、小吃摊点;地方特产、花卉画展满满地占了几条街。什么泡油糕、蓼花糖,桥头柿子鸡心黄。
还有些外地名吃、特产也占了很大一片地方。
都有些:柳林核桃榆林枣,临潼火晶不用咬,南山熏肉彬州梨,高陵黄花豆腐皮;洛川苹果耀州椒,泾阳茯茶甜甑糕;长安葡萄延安蜜,旬邑御面最好吃;潼关酱笋渭南葱,韩城花椒有名声;汉中香菇木耳米,成都蜜桔无人比。
只见那:富平琼锅糖,岐山浆水面,十面八方有名饭,好吃好咽也好看。当地绅士放开吃,外来客商把鲜尝。伙计嘴能说又唱,老板收钱忙又忙。
真个是:五花八门,到处是人,当时有首诗道其盛况说:
扑面尘沙眼不开,八方仕女似风来。
驾牛驾马车如许,美人姿态艳如花。
人海来自全国地,货山搬进万户家。
西部重镇数池阳,最火不过腊月八。
今年的山东武术团,把迁徙过来的山东人全吸引来了。
当地有些年轻后生、武术爱好者也都蜂拥而至,把其他演唱戏台、竞技场所弄得冷冷清清,生意萧条。
台下观众稀稀拉拉,台上老板颜面扫地;投资没有回报,收入寥寥无几。吹拉弹唱的自娱自乐,马戏杂耍的锻炼身体,简直清淡得难以维持。
当袁秀芳随人流来到武术团的擂台前,那儿已经人山人海,万头触动,连一块要站身的空地也没有了。
怎见得:
不管是左还是右,衣裳里边包着肉。
个个额头亮如灯,条条发辫掉身后,
人人仰头举目望,颗颗脑袋在晃动。
眼前唯有人挤人,只见擂台不见路。
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半大小子站在别人身后,眼睛睁得再大也只能看到前面的人墙、舞台的顶端,台上一点也看不到。
袁秀芳体小身轻,腿脚灵活,只见他从人缝里躜来绕去,很快便挤到了舞台最前边。
这里有几个半大小子和自己年龄相仿,他就站在跟前不言不语,只把光着前额的脑袋抬得高高的,举目朝上看去。
袁秀芳还没看清台上都有什么,忽觉腰间有所感觉。
他急忙扭头一瞅,就见有个贼眉鼠眼的家伙又向身穿长袍的小伙伸手,而那个小伙全然不觉。
袁秀芳有心提醒,就出手把他推了一把。
身穿长袍的小伙突然惊叫一声:“谁,谁在我身上摸啥哩?哎呀!不好,是小偷,小偷想偷我的银子哩?”
那个贼眉鼠眼的家伙比猴还精,比兔子还快,见事不妙就来个脚底抹油,哧溜一下溜得踪影全无。
有个白白净净的小伙一把拉住袁秀芳说:“好啊!看你挤来挤去,原来是个小偷。兄弟们,来,拉出去好好教育教育。”
那个白净小伙身穿粗布衣,不像有钱人,可他的话就像号令似的管用,两个穿长袍的小子立即执行。
他们一点也没怠慢,一边一个架住袁秀芳的胳膊往外拉。
正所谓:有心帮人不会帮,自己平白受冤枉。
要知他能怎么办?接着再看第二章。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方便下次阅读
微信可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浏览器用户可微信搜索“兰泽书院”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