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秦人弟子 3
       墨家平日里是禁酒的,因为怕误了事。不过除夕夜却可以一次喝个够,喝醉了也没有人会怪罪。所以这段时间里,女弟子们用粮食酿了不少酒——虽然质量不能和陈年的好酒相比,但大部分的墨家弟子有这样的淡酒喝就已经满足了。

       男弟子们则在冰封的山林里打来了不少大野兽,只只身上都长了厚厚的秋膘。墨家平日里只吃家畜的肉,新年时才会打珍禽野兽给弟子们开开胃。女弟子们将野兽开膛破肚、取肉和下水,分别在冷得像冰窖一样的室外冻起来,等着除夕夜做年夜饭。此外,男弟子们还收集了很多干净的冰块,封在墨家的地窖里。这个时代没有冰箱,夏季食物很难保鲜,所以要靠冬季收集冰块。而且夏季有弟子发烧、中暑的话,如果有冰块降温,效果也会好得多。

       冬季对墨家来说并不是“猫冬”的时候,因为天气寒冷,反而是打铁、制造武器的好季节,工匠们不会像平日里那样打一会儿铁就汗流浃背。这一年的冬季,墨家弟子就打造了很多来年春耕用得到的铁制农具。

       不过冬天可苦了做饭、洗衣的女弟子们,冰冷的水可以冻僵人的骨髓,每天郑嘉的手都又红又肿,满是裂口——直到后来师娘实在看不下去,便让男弟子们去打柴给女弟子们烧水洗衣服。中行静和郑嘉也没法在室外洗澡了,只好在女子集体宿舍里和其他师姐们一起烧水,在澡盆里洗澡。

       此外,中国人一直有在新年时穿新衣的习惯,古战国时代也是这样。爱美的女弟子们也趁着这个时间给自己做新衣,并在衣服上翻新花样,郑嘉自然也给自己做了新的棉衣和夹衣。而中行静不光做了自己的衣服,更给离家在外的嬴斐也做了新衣。当然,大部分的墨家男弟子都会拜托相熟的女弟子给自己做新衣,像郑嘉就给师弟冯振和相熟的嬴佗做了衣服,可中行静是主动给嬴斐做的。郑嘉没少为此取笑中行静,但每次中行静都红着脸争辩说师姐关心师弟是应该的。她特意记下了衣服的式样,等着看到时候嬴斐会不会穿。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传说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女弟子们提前做好了灶糖,并且将新衣送到每个人的手上。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到正月初五,女弟子们要开始休假,只做饭、不动针线,初五以后才开始重新缝补、洗涤衣物。男弟子也在同一天开始休息,不打铁、伐木,直到正月初五。但传统上,弟子们还是要等到立春或正月十五后才恢复平日的作息。一年中唯一可以偷懒的季节,不休息个够怎么对得起老天?郑嘉如此想到。

       这天晚上夜幕刚刚降临之际,墨子率领所有的墨家弟子,排成队,在厨房内的灶台前点燃蜡烛、焚香、磕头。之后师娘和林缬、姜橼两位女弟子一起将一块灶糖烧成了灰,灶神就算送上天了,新年活动也在此刻正式开始。虽然日后中国有女人不祭灶的传统,可在男女平等的墨家,反而女人是祭灶的主角——毕竟男人是很少靠近灶台的。弟子们随后分食了剩下的灶糖——这可是墨家难得的零食,虽然粘糊糊的灶糖把上下牙都粘到了一起,可大家仍旧吃得很开心。郑嘉虽不是个爱吃糖的人,可女孩子天性里就是喜欢零食的,所以跟着吃了几块,一旁的中行静也吃了一些。吃完糖后,看着对方沾了满嘴的糖,忍不住都笑了起来,然后和其他的师兄姐们一起冲出去打水洗脸。

       小年过去了,腊月二十四日这天早起弟子们吃过早饭后,就开始了一年中最大规模的大扫除,所有的弟子都得参与进来。除了将地板、天花板、窗户、门框打扫得一尘不染外,还将所有的被子、被单都换成了浆洗好的干净被单,算是扫掉了过去一年的晦气和污垢。到了傍晚,看着窗明几净的机关屋和新落成的议事厅、书斋,所有的人都觉得心情舒畅。

       腊月二十五日,中行静和郑嘉与其它的年轻师弟妹们跟着相里勤师兄准备过年的桃符和门神画。她们在木匠师兄们预先做好的小木板上写好驱除晦气、迎接福气的咒语,算是桃符,每个屋子的房檐下都要挂上一个,祛邪招福——这是日后春联的前身。然后再在大一点的木板上画上可以驱鬼的神像,这个要挂在门口。门神画是日后年画、门神的前身,战国时代画的是上古神兽,唐代以后才变成秦叔宝和尉迟恭。

       完成这些后,她们又开始准备过年的装饰品,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中国结。虽然此时的中国结还是最古老的形式,可它已经以它美丽的形态,成为整个华夏民族辞旧迎新、祈福祛邪的愿望寄托。所以郑嘉觉得她到战国来的一大收获,就是将原来怎么也学不会的中国结编法弄明白了。当她和中行静一起将每个屋子里都挂上绳结时,心里便有一种成就感。

       其他的弟子则封严窗子,并在窗子外面画上一些美丽的红色花纹,增添喜庆的气氛。女弟子们也开始蒸馍馍,平日里墨家是不做点心的,此时女弟子巧手做的各种花色的馍馍,则是让明鬼非命的墨家,在除夕时祭祀天地鬼神。不过,这些点心,在年关过了之后,还是要进人肚子的,所以墨家弟子们将点心供桌摆到了室外。这样点心不会变质,虽然会干硬些,蒸过几遍以后还是可以吃的。

破立(作者)说: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方便下次阅读

微信可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浏览器用户可微信搜索“兰泽书院”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