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少年心性 1
所以墨家的师兄师姐和年纪小的师弟师侄们,早已经将每次吃饭时都美滋滋地自言自语的郑嘉看作墨家一大“奇观”了。早上时可以看到郑嘉端着一碗粟米饭和野菜汤,手里还拿着一大把洗干净了的生野菜一类的东西,边像兔子那样地啃着生蔬菜,边在那里点着头连声说“好吃”。晚上时情况也差不多,不过手里的野菜汤换成了羊肉酱。郑嘉这人的挑食之处很奇怪,她不吃猪肉、不吃咸的东西,虽然她并不是后世所说的“*”。
其实让郑嘉在墨家最郁闷的事情并不是剑术,而是墨家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了。身为21世纪的女子,即使好静如郑嘉,在声色享受方面比这个时代的君王还要出色。郑嘉个人最喜欢的便是音乐,但恰恰墨家还主张“非乐”,对编钟那类的贵重乐器嗤之以鼻,弟子们最多会吹吹笛子、唱唱歌。
既然没有别人为她弹琴、唱歌来听,那就只好自己来了。郑嘉在德国时曾参加过大学的合唱团,所以学过很多的歌。再加上她懂德文,便能唱很多古典音乐里的德国艺术歌曲和民歌。而且现在的这个身体先天的嗓音条件也比在未来的那个要好,所以唱起歌来很好听。
墨家弟子们虽然听不懂她在唱些什么,但是却很喜欢。德国和奥地利是正统古典音乐的发源地,音乐的旋律性和动听性是无需置疑的。尤其舒伯特这个集艺术歌曲之大成的人,更是将德文诗歌和音乐完美地结合为一,更是同时具有艺术性和吟唱性。但对郑嘉来讲,每当她唱起她原本熟悉的歌时,她只会觉得悲伤,心里更是涌上了对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的无限怀念。但她仍然唱着,只是因为那是她和未来唯一的联系了。
春秋战国时民风开放,男女自由恋爱比比皆是,而且感情大多热烈奔放,这从《诗经》里有诸多情歌便可以看出来了。在21世纪,《诗经》的曲谱早已遗失,没有人知道它们该怎样去唱。但在战国时代,在那些大谈恋爱的师兄师姐们的熏陶下,郑嘉倒是将“国风”中的情歌学了个全。她最喜欢唱的,便是《秦风·蒹葭》和《郑风·子衿》。
也许是因为有足够的运动量,饮食又不差。郑嘉的个子在同龄女孩里长得颇高,因为她在未来时是个矮个子女孩,所以她有点自嘲地感慨了句:“我终于不会被人笑话侏儒了。”不过就她看来,古汉人的长相和身材什么的都不比营养好的现代人差。她的成年师兄们,几乎个个身高八尺,身体高大强剑而师姐们,尤其是燕赵的人,几乎个个仪容端正秀丽。墨家的女弟子走在集市中极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她们的气质和这个时代大多数女子不同,有一种英气和豪气,堪称侠女。虽然当时郑嘉有这种感觉,但很久之后她才有机会知道,秦汉时的游侠和后世的所谓大侠、侠女,几乎都有墨家弟子的遗风。
就这样,时光不知不觉地过去。郑嘉到墨家已经三年了。公元前383年,郑嘉七岁。按照史书上的记载,这一年也是周安王19年,秦献公2年,魏武侯13年。但身在墨家忙于学习的郑嘉,却并不知道太多、也没人告诉她外界发生的大事。
在这一年的两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85年,秦国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但秦国弱小,所以大多数的诸侯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秦国的变天会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只知道秦孝公不知道秦献公的郑嘉,自然也不会觉得秦献公的即位和她会有什么关系。
可精明强干又对时事有着敏锐触感的墨子,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做下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在魏都安邑的墨家书院召集散布天下的墨家重要弟子,公布了他的决定。
战国之世的墨家,作为韩非子所说的“显学”,门下有数目庞大的弟子,其中仅核心弟子就有数百人之多。如此众多的弟子,按照各自的所长和在墨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可以被分作几大支。
一支是墨家的武士,他们个个都是墨家最出色的剑士和军人。帮助弱国守城和行侠仗义,就是他们的职责。这一支在墨家人数最多。
一支是墨家的工匠,他们擅长发明和创造,以及研究各种科学理论。墨门使用的各种武器和精巧的器械、机关,就出自他们之手。若没有这群能工巧匠,墨家也就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它的帮助弱者、反抗侵略的理想了。
一支是墨家的学者,他们研究墨家的政治理念和逻辑论证学,并且将墨家工匠研究出来的科学理论整理成书。他们也经常周游列国游说君王以实践墨家的政治理想。
一支则是墨家的喉舌。作为一个集体组织和军事团体,墨家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在中原的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据点和负责人,负责收集信息并返回给墨家以作出及时的应对。这些人表面上都有光明正大的身份作为掩护,普通人并不知道他们是墨家弟子。但如果墨家派出的联络人需要与这些负责人联络的话,他们便会通过只有墨家弟子才懂得的暗号相认。毕竟,从事间谍工作在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是重罪,小心为上乃是第一要求。
其实让郑嘉在墨家最郁闷的事情并不是剑术,而是墨家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了。身为21世纪的女子,即使好静如郑嘉,在声色享受方面比这个时代的君王还要出色。郑嘉个人最喜欢的便是音乐,但恰恰墨家还主张“非乐”,对编钟那类的贵重乐器嗤之以鼻,弟子们最多会吹吹笛子、唱唱歌。
既然没有别人为她弹琴、唱歌来听,那就只好自己来了。郑嘉在德国时曾参加过大学的合唱团,所以学过很多的歌。再加上她懂德文,便能唱很多古典音乐里的德国艺术歌曲和民歌。而且现在的这个身体先天的嗓音条件也比在未来的那个要好,所以唱起歌来很好听。
墨家弟子们虽然听不懂她在唱些什么,但是却很喜欢。德国和奥地利是正统古典音乐的发源地,音乐的旋律性和动听性是无需置疑的。尤其舒伯特这个集艺术歌曲之大成的人,更是将德文诗歌和音乐完美地结合为一,更是同时具有艺术性和吟唱性。但对郑嘉来讲,每当她唱起她原本熟悉的歌时,她只会觉得悲伤,心里更是涌上了对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的无限怀念。但她仍然唱着,只是因为那是她和未来唯一的联系了。
春秋战国时民风开放,男女自由恋爱比比皆是,而且感情大多热烈奔放,这从《诗经》里有诸多情歌便可以看出来了。在21世纪,《诗经》的曲谱早已遗失,没有人知道它们该怎样去唱。但在战国时代,在那些大谈恋爱的师兄师姐们的熏陶下,郑嘉倒是将“国风”中的情歌学了个全。她最喜欢唱的,便是《秦风·蒹葭》和《郑风·子衿》。
也许是因为有足够的运动量,饮食又不差。郑嘉的个子在同龄女孩里长得颇高,因为她在未来时是个矮个子女孩,所以她有点自嘲地感慨了句:“我终于不会被人笑话侏儒了。”不过就她看来,古汉人的长相和身材什么的都不比营养好的现代人差。她的成年师兄们,几乎个个身高八尺,身体高大强剑而师姐们,尤其是燕赵的人,几乎个个仪容端正秀丽。墨家的女弟子走在集市中极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她们的气质和这个时代大多数女子不同,有一种英气和豪气,堪称侠女。虽然当时郑嘉有这种感觉,但很久之后她才有机会知道,秦汉时的游侠和后世的所谓大侠、侠女,几乎都有墨家弟子的遗风。
就这样,时光不知不觉地过去。郑嘉到墨家已经三年了。公元前383年,郑嘉七岁。按照史书上的记载,这一年也是周安王19年,秦献公2年,魏武侯13年。但身在墨家忙于学习的郑嘉,却并不知道太多、也没人告诉她外界发生的大事。
在这一年的两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85年,秦国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但秦国弱小,所以大多数的诸侯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秦国的变天会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只知道秦孝公不知道秦献公的郑嘉,自然也不会觉得秦献公的即位和她会有什么关系。
可精明强干又对时事有着敏锐触感的墨子,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做下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在魏都安邑的墨家书院召集散布天下的墨家重要弟子,公布了他的决定。
战国之世的墨家,作为韩非子所说的“显学”,门下有数目庞大的弟子,其中仅核心弟子就有数百人之多。如此众多的弟子,按照各自的所长和在墨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可以被分作几大支。
一支是墨家的武士,他们个个都是墨家最出色的剑士和军人。帮助弱国守城和行侠仗义,就是他们的职责。这一支在墨家人数最多。
一支是墨家的工匠,他们擅长发明和创造,以及研究各种科学理论。墨门使用的各种武器和精巧的器械、机关,就出自他们之手。若没有这群能工巧匠,墨家也就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它的帮助弱者、反抗侵略的理想了。
一支是墨家的学者,他们研究墨家的政治理念和逻辑论证学,并且将墨家工匠研究出来的科学理论整理成书。他们也经常周游列国游说君王以实践墨家的政治理想。
一支则是墨家的喉舌。作为一个集体组织和军事团体,墨家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在中原的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据点和负责人,负责收集信息并返回给墨家以作出及时的应对。这些人表面上都有光明正大的身份作为掩护,普通人并不知道他们是墨家弟子。但如果墨家派出的联络人需要与这些负责人联络的话,他们便会通过只有墨家弟子才懂得的暗号相认。毕竟,从事间谍工作在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是重罪,小心为上乃是第一要求。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方便下次阅读
微信可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浏览器用户可微信搜索“兰泽书院”关注公众号